话剧《傲慢与偏见》:踏实的创作永远动人
更新时间:2025-10-12 07:39 浏览量:1
藤蔓交织的“画框”旋转、变换,节奏轻快,氛围轻盈,近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傲慢与偏见》在北京艺术中心完成首演。今年是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经过主创团队的诠释和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演绎,跨越两个世纪的文学经典在舞台上徐徐铺展,再次道来那个关于爱情、尊严与自我成长的动人故事。
在近期爆款扎堆的北京舞台,平心而论,《傲慢与偏见》可能并非观演时的热门选择,它的主创班底相当年轻,方晓申、杨慧担纲编剧,赵岭任导演,吴嵩任联合导演,舞美设计张鹍鹏、灯光设计王立军等共同创作。演员阵容上,这个剧组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大腕,但从社交平台上观众的反馈来看,《傲慢与偏见》或许是这段时间口碑最好的话剧作品之一。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里,《傲慢与偏见》扎扎实实地完成了一台话剧在剧本和表演上应有的“本分”,没有刻意逢迎、生硬糅合的梗,也不靠抖机灵的所谓“现挂”,它之所以收获掌声,是因为一个个丰满鲜活的人物立在了台上:饰演伊丽莎白的王乙清台词清亮,肢体灵动,聪慧中带着俏皮,尖锐里藏着真诚;饰演达西的赵岭,以疏离的站姿诠释高傲,以欲言又止的神态刻画心动,清晰流露着角色从“傲慢”到“自省”的成长转折;同时,幽默的贝内特先生、焦急的贝内特太太、性格各异的贝内特家女儿们、古板自大的科林斯等角色无不具有辨识度鲜明的典型特质,他们的互动既参照原著中描摹的生活百态,也以略带夸张的戏剧手法,引发了观众对“婚姻与幸福”“自我与他人”等话题的思考。
《傲慢与偏见》至今流传,重要的魅力根植于它深刻而超前的思想立意。这一版话剧的一大讨巧之处,在于既保留原著主题,同时也留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那份沉重感,转而以解开误会、扭转偏见等颇有喜剧色彩的设计,贴近当代观众的观演喜好。在舞美呈现上,《傲慢与偏见》同样进行了不炫技的舒适表达,两个并置的、能够独立旋转的转台与被墙片分隔的多个空间反复组合,完成了剧中17次不同场景的切换,也象征着男女主角迥然不同的性格世界。
总的来说,这一版《傲慢与偏见》流露着一种难得的真诚和熨帖——一部真正得到观众认可的舞台作品,可以没有明星助阵,没有耀眼的声光电“加持”,但踏实的表演、细腻的情感、足够尊重观众的创作态度,是不变的成功秘诀。
记者:高倩,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