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上星,争当主攻手
更新时间:2025-04-18 21:48 浏览量:4
日前,浙江卫视发布2025春季片单。大剧云集的阵列中,一部名为《天罗地网》的剧集引人注目——海报上醒目的“红果短剧”标识,点明了其微短剧的属性。
这不是微短剧第一次登上卫视片单,浙江卫视最激进的时候是去年发布秋季片单时,完全以“品牌短剧”板块取代了原先的长剧单元。
卫视确实越来越重视短剧。
我们之前在《微短剧上大屏,未经宣扬的好生意!》一文曾提到,微短剧购剧成本低但收视率不低,时长虽然短但观众忠诚度高,再加上微短剧在网络端的分众传播的特点,微短剧“上大屏”不失为一种为电视频道聚人气的好方法。
平台也在想方设法寻求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比如红果短剧已经与新华社、央视频等主流媒体,以及江苏、山东、湖北、广东等地方广电达成意向合作,既是完成主管部门提出的精品化要求,也为进一步扩充微短剧的播放场景。
这为影视行业带来两个悬念:一是基本丧失购买新剧集能力的卫视,是否会像视频平台一样,将微短剧作为摆脱困境的重要战略;二是自“一剧两星”政策实施以来,早就退出一线卫视竞争行列的电视台,能否借此重获新生。
起码从目前来看,很多电视台已经操练起来了。
对从业者来说,官方对微短剧的扶持政策和奖励标准,常常与大屏影响力挂钩。微短剧上大屏并不仅只是多了一个发行渠道,还是向主流迈进的重要手段。
就目前而言,微短剧在大屏端的表现究竟如何?除了目前公开的微短剧大屏收视数据,独舌短剧也从中国视听大数据(CVB)获知了更多信息,希望能为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在CVB的统计中,2024年共有六部微短剧收视率破0.2%,分别是《有种味道叫清溪》《花儿绽放》村短剧、《我的归途有风》《超越吧!阿娟》《一梦枕星河》《天涯小娘惹》,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各占三部,是绝对的领头羊。收视率破0.25%,成绩可进省级卫视动画片年榜前十。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统计范围扩大到年度TOP30,会发现只有CCTV3、浙江卫视、CCTV11和CCTV12分别占了一部,其余排名全部被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包揽。
这并不奇怪,湖南卫视是微短剧上大屏的开拓者,并有全国首个微短剧专属剧场“大芒元剧场”。东方卫视去年年底推出了全国首个日播微短剧展播带——“品质东方·微剧场”。
除了这两家,就数重庆卫视比较风光,有12部微短剧冲进了前五十名。相同的是,它也开办了微短剧专属剧场《嗨!微剧场》。
从内容来看,卫视播出的微短剧主要有两种:
要么由电视台自制,在创作上全程把关,确保安全生产和播出,比如榜首的《有种味道叫清溪》由湖南卫视、芒果TV、大芒剧场出品,湖南卫视王琴工作室、大千影业制作;
要么由电视台从平台已经播出的微短剧中“掐尖儿”,它们找来的不一定是品质最好、市场表现最佳的,但一定是无舆情风险、贴合主流宣传调性的。比如《大妈的世界贺岁篇》《金猪玉叶Ⅰ》《大王别慌张》等。
这是卫视和微短剧之间天然存在的结构性壁垒。在市场中,微短剧不仅强调内容上的快节奏,更重视开发的短周期,一部剧从策划立项到拍摄播出,无论是赚是赔,都必须快,非常忌讳打持久战。
省级主管单位和播出平台的审查速度也快,即便事后发现不妥,还可以用下架进行补救。
但电视台不同,内容一旦出错就会酿成播出事故,因而要小心谨慎,层层把关,甚至一集一集修改,这般耗时耗力的流程几乎将市面上绝大多数微短剧和制作方拒之门外。
正因为壁垒的存在,一条尚在开发的新赛道也由此成型了。要让目前市面上最流行最畅销的微短剧主动向“卫视标准”靠拢显然不现实,这可能会对行业带来致命打击,但如果有人能在卫视的体系中做出有影响力的大屏爆款,就可能得到充足的订单。
本月初,由重庆卫视立项的悬疑精品短剧《朱雀堂》杀青,这部剧由谢忠道执导,万茜、秦俊杰主演。
这部剧于2月15日开机,历经一个半月的拍摄,从制作周期到演员阵容,都对标长剧规格。如果最终取得成功,或许将开创省级卫视微短剧的新局面。
当然,今年最受瞩目的大屏短剧项目,是总台央视和深圳市联手打造的《奇迹》。导演沈严,编剧梁振华,演员胡歌、童瑶等已经加盟。这部剧拟投资5000万元,并且主要用于制作而非片酬。它是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而创作,若能一炮打响,将极大提升微短剧的美誉度。
【文/许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