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强制下班上热搜,会成为大势所趋吗?
更新时间:2025-03-14 01:56 浏览量:1
最近许多大公司强制下班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比如说大疆公司“一到21:00准时赶人清场”;美的公司“下午18:20以后不允许有人在公司”。
这些企业为何突然集体反内卷反加班呢?这会是一个大势所趋吗?
首先,什么是内卷?
内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现在的语境当中,我们说的“内卷”是经济学里的词——“剧场效应”,指的是一群人在剧场看戏,一开始大家都坐着,突然有人站起来挡住了视线,其他人为了能够看清舞台,逐渐的所有的人都被迫站了起来,这就是“内卷”。在场的每个人都站得腰酸背痛,观看的体验变得就更差了,但是没有人敢坐下来,因为你坐下来了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卷来卷去的结果是什么呢?
现在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已经高达48.6小时,在全球都位居前列,而且很多行业已经卷不动了。
以汽车行业为例,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只有4.3%,对比10年前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且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6%的水平;还有比较典型的是光伏行业,全球化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但几乎整个行业都是亏损的。
另外,内卷式竞争导致的利润缩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会让整个行业走向低价倾销、过度营销、技术模仿抄袭和资源过度消耗等各种错误的方向,最终削弱的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对消费者来说,过度内卷也不是好事。因为低价往往伴随着的是质量下降和服务缩水,劣币驱逐良币。可能两三年后好企业倒闭,留下来是反而是糟糕的企业,这对消费者显然是不好的结果。从企业的员工角度来看,他们就更不希望内卷了,企业如果都赚不到钱,还怎么能给员工发工资呢?
所以从去年开始,国家就频频提及“内卷式竞争”,今年两会更是首次把“治理内卷式竞争”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现在这些企业带头强制下班,全员双休,给了员工更多的休息和休闲时间。大家有时间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餐饮、文体、旅游等各个领域的消费能力。
由此来看,反内卷能大力提倡消费,这与全方位扩大内需的经济的目标也是一脉相通的。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反内卷的同时,其他的配套措施也要跟上,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比如完善关于加班费的法律,不要让双休变成变相的降薪等等,希望“到点下班、保证双休”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和自觉。
最后从整个宏观经济来讲,为什么企业内卷得很厉害呢?
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企业内卷严重主要是因为需求不足和很多产业的过分进入。
在这一方面其实我们有很好的经验。
比如钢铁和电解铝,目前相对而言是比较幸福的产业。因为这两个产业有明确的产能上限。如果企业想增加生产,必须到其他企业去买指标。
在钢铁行业,有人算出钢铁一吨的产能为200元左右。如果200块钱能够自由买卖这个产能的话,大家都非常开心。不想干的企业退了就卖200块钱,想干的企业花200块钱买一吨的生产能力,然后继续增加生产。这样的话整个产能不上去,价格能够维持稳定,利润也能稳定,一系列利好都会跟着来。
所以在这一方面,我绝对不是反对市场经济。日本、韩国、欧洲很多国家,甚至美国很多产业,都有一种潜在的共识是:产业不能够过分的进入。
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国的航空行业。美国的航空行业曾经有七、八家航空公司,除去很多小的航空公司以外,现在只有三个大的联盟了。在亏损了二三十年后,美国的航空业才终于开始挣钱了。所以在宏观政策层面,我希望政府可以出台一个关于宏观产能上限的指导方案。
朋友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评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