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艺讯 |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马伯庸首部改编舞台剧作品
更新时间:2025-07-21 21:31 浏览量:1
故事情节设计精巧,剧情推动环环相扣
以小见大,探讨历史与命运的深刻主题
2025年,《长安的荔枝》等马伯庸作品改编剧集的热播,让市场再次见证其“考据型历史小说”的独特魅力。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是早期改编的成功范例。
剧情梗概
《两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实历史——“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短短几句、寥寥数笔,点石成金般的化作一篇跌宕起伏的紧张故事。
落难的太子、南京城的小捕快,心思缜密的女医官、郁郁不得志的芝麻官,四人必须在十五日内跑完南京到北京的两千两百余里路,去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明朝,这背后到底又有什么样的玄机与阴谋?
剧目亮点
——鬼才作家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
《两京十五日》是作家马伯庸首部改编为舞台剧的作品,170分钟浓缩近70万字的原著精华。缜密的细节、生动的人物、连续反转的高能剧情,让你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思考人性与 生命的意义。
——金牌主创全力打造,2022版本全新呈现——
戏剧大师赵淼导演倾力加盟,曾指导舞台剧《回廊亭杀人事件》《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多部爆款口碑佳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老师担任视觉总监,更力邀多位业界知名主创加盟,助力打造全方位升级的音、视、觉绝佳观剧体验。
——明朝版“速度与激情”,看“返京四人组”如何逆天改命!——
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和一个当朝太子,一场两千两百里的“绝地求生大逃亡”。家族恩怨的矛盾、迁都与否和漕运存废的两难、女性对封建残忍旧俗的抗争。个人与历史、国仇与家恨、在这一路奔流的茫茫大运河之上,该如何破局……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改编自马伯庸现象级历史小说,以明宣德年间太子朱瞻基沿京杭大运河“十五日生死逃亡”为核心主线。
2025全新升级 亮点抢先看
PART【01】
剧/本/革/新
精简聚焦,节奏再升级
减细不减戏,保留核心张力
删减琐碎细节,聚焦人物冲突与情感转折(如保留梁兴甫抓于谦、红玉身世等关键情节),让文本更简洁,即便未读原著的观众也能轻松入戏。
体量压缩与结构优化
演出时长较旧版减少30分钟,取消中场休息,采用上下半场连贯演出。
场景转换无缝衔接,全程高能不断,考验导演与演员对节奏的精准把控。
主线突出、支线精简
大幅删减非主要人物与线索,回应“内容过多”的反馈,让矛盾更集中,强化戏剧冲突,让作品更符合舞台特性。
PART【02】
舞/台/呈/现
时间压缩,密度与挑战双提升
单位时间信息量爆棚
总时长缩短,但武打场面、戏曲元素与表演场面的密度不减反增。
演员需一人分饰多角,在紧凑节奏中保持表演张力,挑战“戏不断、不拖、不长”的高难度要求。
幕后工作强度拉满
换景、切景多由演员带表演完成,
主演也需参与幕后工作,
展现“一专八能”的敬业精神。
PART【03】
演/员/阵/容
新老融合,传承与成长并行
老演员:定海神针,默契十足。
新演员:青春活力,新鲜碰撞。
老带新的氛围浓厚,新老演员共同成长。
PART【04】
创/作/理/念
历史与戏剧平衡,与当代青年共鸣
偏向舞台
戏说中见精神
在保证原著核心精神的前提下,偏向舞台效果与观众体验,浓缩原著庞大体量为2.5小时的戏剧节奏。
突出剧场的上的命运传奇、极限选择,展示戏剧舞台的巨大张力,无惧争议,只为剧场效果。
与年轻人精神共振
以年轻人的成长、协作、信任与肩负使命为核心主题,剧中人物在动荡时代的抉择能引发当下青年强烈共鸣。
PART【05】
新版定位
非复排,是全面升级
“
导演强调,新版绝非简单复排,
而是历经三年沉淀的全新升级。
从剧本到表演,从舞台到节奏,全方位打磨细节、深化内容,在压缩的时长内呈现更精炼、更丰富、更具冲击力的舞台效果,排练强度堪比新戏创作,只为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
2025广州艺术季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
资讯来源 广州大剧院
FM96.2广州新闻电台《岭南私伙局》节目组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