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的第4位贵人——母校一位忘记姓名的领导
更新时间:2025-08-05 19:20 浏览量:2
我是上世纪80年代
在上海读的985名校,
那时除专业艺术类院校外,
各高校都没有艺术院系,
包括以文科闻名的我的母校。
为提升办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母校成立了业余艺术团,
面向全体学生公开招考。
那年我在读大二,
看到招收“校艺术团话剧队”
的海报后,
抱着看热闹的心理,
我在一位老乡同学陪同下
参加了考试。
考试题目并不复杂,
让当场表演自己大学回乡后
见到之前老师的情景。
我硬着头皮胡乱表演一通,
感觉上海是国际文化大都市,
母校人才济济,
咱一个山沟农村来的寒门弟子,
根本不可能录取,
考完后我全然没当回事,
没多久通知我参加复试,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也没参加。
又过了一周左右,
居然正式通知我被录取了!
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
我一直担任话剧队的男一号,
主演了多部话剧,
其中还有一部前苏联话剧《长子》。
1985年5月,
我主演的话剧《年糕案件》
参加上海市大学生文艺汇演,
荣获二等奖,载入校史。
那时入职讲分配,
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
有很大主导权。
也不知哪来的勇气,
临近毕业时,
我一个人一分钱礼物没带,
直接找到了当时母校的宣传部长。
那位部长当时50岁左右,
个子不高留着背头儒雅随和,
正的还是副的也没搞清楚。
我陈述自己对学校的话剧贡献后,
请求部长研究分配时
给予特长照顾。
不久分配方案公布了,
我被分配到省级电视台!
我的母校是师范类高校,
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教学工作,
这位部长的善举,
帮我脱离了教育系统,
由此改写了我的命运!
我并不认为教学不好,
甚至觉得从事教育工作
我一样能干好,
但依然要感谢他!
毕业后忙于适应工作结婚生子,
很少有机会外出,
只到17年后我才第一次回母校,
回去也没想着去登门拜访表示感谢,
直到这些年才隐隐意识到
应该感谢的事。
如今我已经毕业40周年了,
退休也2周年了,
也不知道那位部长还健不健在。
今生注定欠好人一声感谢!
愿好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