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避、不说教!国内首部青春期HPV科普舞台剧在卢湾中学上演
更新时间:2025-09-23 20:35 浏览量:1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9月23日报道:今天下午,在卢湾中学文体中心的舞台上,由卢湾中学学生主演、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创的原创青春期HPV科普舞台剧《细胞总动员》完成首演。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处长何家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宣传处二级调研员、市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俞军,黄浦区教育局党工委副书记兼教育工会主席严奕、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伟,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凌志毅、副主任高强,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科教科科长杜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代表、副主任医师李智,上海市卢湾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怡、副校长吴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普妇科学科带头人华克勤、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珏、党办副主任富洁,新浪健康总经理朱颖,默沙东疫苗事业部市场部执行总监黄雁玲等嘉宾与师生、家长、各学校校医代表、基层医护人员等共300余名共同观演。
“原来疫苗不是打针那么简单,而是给身体派去‘抗体战士’!”六年级学生小观众兴奋地说。家长们也感慨:“剧情把医学专业知识演得明明白白,我们家长也跟着长了知识。回家可以跟孩子无障碍聊青春期健康了!”
20分钟沉浸式“冒险”,让健康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
舞台剧以“子宫细胞王国”为场景,讲述了初一科学探索小队在完善 HPV 科普模型时,意外进入 “子宫细胞王国”,目睹不同型别 HPV 病毒入侵、免疫细胞卫士奋力抵抗的情景。在细胞国王的指引下,她们凭借疫苗知识、模型搭建经验与勇气,分工协作激活疫苗守护塔,击退病毒的故事。
剧情共分三幕,将HPV分型、疫苗接种、定期筛查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战斗”场景。主演学生从“害怕HPV的逃避者”成长为“校园HPV的科普传播者”,观众在欢笑与惊呼中轻松掌握“三级预防”、“病毒自然清除率”、“双感染高峰”等知识,纠正“HPV=宫颈癌”、“男生不用打疫苗”等误区,更体会到了科学认知可驱散恐惧的理念。
谈及创作初衷,该剧编剧陈淦坦言:“与其单纯说教,不如把子宫变成一座奇幻城堡,让病毒带上尖刺、让疫苗成为发光盾牌,当抽象概念具象化、戏剧化,围观的世界可视化,孩子们不再是被说教的对象,而是亲手点亮健康灯塔的‘第一责任人’”。
更生动、更走心,让舞台成为校园的第二健康课堂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社交的重要成长场所和教育主阵地。卢湾中学校长张怡表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框架下,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样让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真正拥有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积极的生活方式?HPV这个话题,校园过去几乎没有触及,但它又恰恰是青春期必须面对的关键知识。我们不想选择回避,而是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去拥抱它。
这次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合作,把深奥的医学知识变成了一部奇幻舞台剧。学生们亲自扮演病毒、免疫细胞和疫苗战士,在灯光、特效和掌声中,直观弄懂了病毒怎么攻击身体、疫苗怎么防护、筛查什么原理。情景式、沉浸式的校园科普,不仅拓宽了学校健康教育的路径,也让健康教育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接下来,卢湾中学将复制该剧的模式和经验到视力保护、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更多主题,与医院、家庭、社会多方联动,让舞台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让科学的健康观念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最终转化为终身受益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呵护他们走向更宽广的人生。
打造宫颈癌防治“社会疫苗”,让更多人“接种”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少不了“家校社医”协同力量。在推动青少年健康教育普及、助力“90-70-90”宫颈癌防控目标达成的进程中,多方协同,持续贡献力量。2024 年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默沙东等企业的支持下发起“玫瑰行动一青春期健康教育公益项目”。
“青春期是HPV感染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健康教育的最佳窗口。”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14岁女孩应优先接种HPV疫苗,男孩也同样需要尽早接种。我国青春期孩子的HPV疫苗接种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青春期开始干预,结合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举措,男女同防,是消除宫颈癌的关键路径。更重要的是这种走进校园的形式,把原本敏感的医学话题,变成了孩子们愿意分享参与的“校园冒险”,在掌声与欢笑中,把科学的防护理念种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为让更多青少年收获健康、自信与勇气。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政府部门、教育单位、大众媒体等多方力量,通过医防融合、医教融合,解锁科普进校园新玩法。在此次舞台剧首演的舞台上“黄小普·红讲台” 项目暨“黄小普和 TA 的朋友们” 健康校园行课程发布同步启动。“黄小普”是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耕校园的健康科普品牌,“红讲台”则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团委聚焦青春期身心发展需求培育的志愿服务品牌。两大IP将联名共建,将实现“疾控+医院+学校”的资源互补,为申城青少年健康守护注入双倍力量,让“小剧场”持续释放“大能量”,推动青春期健康教育深入发展,为加速消除宫颈癌贡献力量。
俞军主任表示,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努力为青少年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防护体系。她强调,未来还需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开发更多领域优质课程;创新传播方式,触达更多青少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讲师科普能力,并呼吁更多单位、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青少年健康科普事业中来,形成全市联动、多方协同的科普工作格局。
接下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将持续整合跨学科专业力量,构建“多元化、集团化、模块化”精准科普体系,为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教育,推广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科普传播模式,让HPV预防知识像“社会疫苗”一样广泛接种,扩展宫颈癌预防覆盖范围,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红房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