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科普舞台剧《细胞总动员》校园首演!
更新时间:2025-09-25 16:49 浏览量:1
9月23日,卢湾中学文体中心的舞台上热闹非凡,由卢湾中学学生主演、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创的原创青春期HPV科普舞台剧《细胞总动员》在此完成首演,为校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盛宴。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六年级的小观众兴奋不已:“原来疫苗不是打针那么简单,而是给身体派去‘抗体战士’!”家长们也纷纷感慨,剧情将医学专业知识演绎得通俗易懂,让他们也跟着增长了知识,回家后能和孩子无障碍地交流青春期健康话题了。
这部20分钟的沉浸式舞台剧,以“子宫细胞王国”为独特场景展开奇妙故事。初一科学探索小队在完善HPV科普模型时,意外踏入“子宫细胞王国”,亲眼目睹不同型别HPV病毒入侵,免疫细胞卫士奋力抵抗的激烈场景。在细胞国王的指引下,小队成员凭借疫苗知识、模型搭建经验与勇气,分工协作激活疫苗守护塔,成功击退病毒。
剧情巧妙地分为三幕,把HPV分型、疫苗接种、定期筛查等专业知识转化为精彩纷呈的可视化“战斗”场景。主演学生也在剧情推进中实现成长蜕变,从“害怕HPV的逃避者”转变为“校园HPV的科普传播者”。观众们在欢笑与惊呼声中,轻松掌握了“三级预防”“病毒自然清除率”“双感染高峰”等知识,纠正了“HPV = 宫颈癌”“男生不用打疫苗”等常见误区,更深刻体会到科学认知能够驱散恐惧的理念。
谈及创作初衷,该剧编剧陈淦表示:“与其单纯进行枯燥的说教,不如把子宫变成一座奇幻城堡,让病毒带上尖刺、疫苗成为发光盾牌。当抽象概念变得具象化、戏剧化,围观的世界可视化,孩子们就不再是被动的说教对象,而是亲手点亮健康灯塔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的主阵地。卢湾中学校长张怡介绍,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框架下,如何让十几岁的孩子真正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学校思考的问题。HPV话题过去在校园几乎未被触及,但它又是青春期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学校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采用学生最喜欢的舞台剧形式来科普。此次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合作,将深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奇幻舞台剧,学生们亲自扮演病毒、免疫细胞和疫苗战士,在灯光、特效和掌声中,直观地了解了病毒攻击身体的方式、疫苗的防护原理以及筛查的意义。这种情景式、沉浸式的校园科普,不仅拓宽了学校健康教育的路径,更让健康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接下来,卢湾中学计划将该剧的模式和经验推广到视力保护、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更多主题,与医院、家庭、社会多方联动,让舞台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使科学的健康观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转化为终身受益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助力他们走向更宽广的人生。
健康科普离不开“家校社医”的协同力量。在推动青少年健康教育普及、助力“90 - 70 - 90”宫颈癌防控目标达成的进程中,各方都在持续贡献力量。2024年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默沙东等企业的支持下发起“玫瑰行动——青春期健康教育公益项目”。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指出,青春期是HPV感染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健康教育的最佳窗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 - 14岁女孩应优先接种HPV疫苗,男孩同样需要尽早接种。然而,我国青春期孩子的HPV疫苗接种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青春期开始干预,结合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举措,男女同防,是消除宫颈癌的关键路径。这种走进校园的科普形式,将原本敏感的医学话题,变成了孩子们愿意分享参与的“校园冒险”,在掌声与欢笑中,把科学的防护理念种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为让更多青少年收获健康、自信与勇气,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政府部门、教育单位、大众媒体等多方力量,通过医防融合、医教融合,解锁科普进校园新玩法。在此次舞台剧首演的舞台上,“黄小普·红讲台”项目暨“黄小普和TA的朋友们”健康校园行课程发布同步启动。“黄小普”是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耕校园的健康科普品牌,“红讲台”则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团委聚焦青春期身心发展需求培育的志愿服务品牌。两大IP联名共建,将实现“疾控 + 医院 + 学校”的资源互补,为申城青少年健康守护注入双倍力量,让“小剧场”持续释放“大能量”,推动青春期健康教育深入发展,为加速消除宫颈癌贡献力量。
未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将持续整合跨学科专业力量,构建“多元化、集团化、模块化”精准科普体系,为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教育,推广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科普传播模式,让HPV预防知识像“社会疫苗”一样广泛传播,扩展宫颈癌预防覆盖范围,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红房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