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小柯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上海观众喊眼熟的许榕真:演配角不抢戏,父亲是话剧国宝级老戏骨

更新时间:2025-09-27 16:55  浏览量:1

家人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打开一部剧,突然盯着某个演员的脸愣神——“这不是上次那谁吗?演《安家》里的妈妈,还在《我的前半生》里见过!”但就是叫不出名字?今天要说的许榕真,就是这样的“熟脸演员”。她演了快30年戏,没当过几次主角,却靠一个个“妈妈”“阿姨”的配角圈粉无数,成了导演嘴里“最省心的妈妈专业户”。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的父亲许承先,是上海话剧圈响当当的国家一级演员,父女俩一个在影视圈当“绿叶”,一个在话剧舞台撑“台柱子”,全靠演技站稳脚跟。

30年专演“妈妈”:她的角色,像极了弄堂里的邻居阿姨

提到“许榕真”三个字,十个人里有八个会说“名字不熟,但脸太熟了”。你记不记得《何以笙箫默》里,唐嫣演的赵默笙身边那个说话温温柔柔、遇事不慌的妈妈?是她;《安家》里为了给孩子抢学区房,跑遍中介、跟人磨破嘴皮的“焦虑妈妈”?也是她;还有《我的前半生》里,对着女儿又凶又疼、嘴硬心软的母亲?还是她。

这些角色戏份都不多,有的甚至只有两三场戏,但许榕真总能让观众记住——不是靠夸张的演技,是靠“太真实”。就像《安家》里那场跟中介谈学区房的戏,她没刻意哭或者喊,就攥着钱包边缘,手指轻轻蹭着皮革,说话时语速快却不敢大声,眼神里又急又怕——怕房价太贵买不起,又怕耽误孩子上学。好多上海观众看完直拍大腿:“这不就是我妈当年给我找学校的样子吗?攥着钱跟中介砍价,那股子‘急到嗓子眼又得稳住’的劲儿,一模一样!”

出道快30年,许榕真没演过几次女主角,身边人劝她“争取个主角当当,提高点名气”,她总笑着摆手:“主角有主角的分量,配角也有配角的活法。我演的妈妈,不用多耀眼,能让观众觉得‘这就是我家楼下张阿姨、隔壁李妈妈’,就够了。”

为了这份“像”,她没少“钻生活”。拍《安家》前,她专门跑到徐汇区的老小区蹲点,看那些为学区房奔波的家长——早上跟着她们去菜场,听她们跟摊主聊天时顺便打听“哪个学校好”;下午在公园找带娃的妈妈唠嗑,看她们怎么跟其他家长交流“升学经验”,甚至连她们掏手机查学校信息时“眯着眼划屏幕”的小动作,都记在本子上。有次一个妈妈跟她吐槽“中介太能忽悠”,许榕真顺着话茬问了半天细节,对方临走还说“妹子,你要是买学区房,可别找那中介”——压根没看出她是来“偷师”的演员。

父亲许承先:话剧圈的“老戏骨”,教她“演戏先做人”

许榕真对演戏的这份“较真”,全是父亲许承先教的。提到许承先,上海话剧界没人不佩服——他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从20岁演到80岁,《商鞅》《雷雨》《日出》这些能写进话剧史的经典,他都是主角。早年他还演过《陈毅市长》,里面那句“我陈毅,说话算话”,至今是老观众心里的经典台词。

许榕真小时候,最常待的地方不是家里,是父亲的话剧排练场。那时候许承先排戏到半夜,她就搬个小板凳坐在角落,看父亲跟演员对戏——有次排《雷雨》里周朴园的戏份,就一句“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父亲反复练了二十多遍,一会儿语气重些,一会儿放轻些,连抬手的幅度都改了又改。小榕真忍不住问:“爸爸,一句话为什么要练这么久?”许承先蹲下来跟她说:“台上没有重来的机会,你差一点情绪,观众就差一点感觉。演戏跟做人一样,得走心。”

后来许榕真说要当演员,许承先没反对,只撂下一句话:“想清楚,演员不是靠脸吃饭,是靠角色。要是想当‘明星’,现在就别去;要是想演‘人’,就好好琢磨每一句台词。”刚拍戏那阵,许榕真遇过坎——有场哭戏,导演喊了五六遍“情绪不对”,她急得当场掉眼泪,回家跟父亲诉苦。许承先没教她“怎么挤眼泪”,反倒问她:“你演的这个妈妈,现在最难受的是什么?是孩子生病?还是怕没钱治?想明白她的疼,眼泪自然就来了。”

从那以后,许榕真拍戏前,都会把角色的“心里话”写在剧本边上——演强势妈妈,就写“表面凶,是怕女儿受欺负”;演温柔妈妈,就写“说话慢,是怕吓着孩子”。遇到拿不准的角色,还会拉着父亲聊——“爸,你说要是妈妈跟孩子吵架,会不会偷偷躲起来哭?”许承先总跟她聊到半夜:“会啊,再厉害的妈妈,心里都有软的地方,你把这点演出来,角色就活了。”

不追流量不炒热度:父女俩的“轴”,藏着对演戏的敬畏

现在的娱乐圈,演员上综艺、炒话题成了“常态”,但许榕真和许承先父女俩,却“低调得不像圈内人”。许榕真除了拍戏,几乎不参加综艺,采访都很少——有节目组找她去录亲子类节目,说“能涨粉”,她婉拒了:“我怕镜头对着我,忘了怎么演好别人的妈妈。”许承先更甚,演了一辈子话剧,除了演出和给学生上课,几乎不露面,有记者想采访他,他总说“别写我,多写写话剧,多写写年轻人”。

父女俩的“轴”,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许榕真接戏有个规矩:“角色假,给再多钱也不演。”有次剧组找她演一个“网红妈妈”,人设是“每天打扮得光鲜亮丽,不管孩子只管拍照”,剧本里全是夸张的台词。她看完直接拒了:“哪有这样的妈妈?太假了,观众看了会觉得‘这不是我认识的妈妈’,我演不出来。”

这份“轴”,跟许承先如出一辙。许承先70岁那年,还在演话剧《商鞅》里的主角商鞅。商鞅年轻时有场“慷慨陈词”的戏,需要站在台上连说十几分钟台词,还要配合大幅度的动作。剧组担心他身体,劝他“少走两步,台词精简点”,他不同意:“商鞅的锐气就靠这股劲儿,我要是偷懒,观众能看出来,对不住角色,也对不住买票的人。”那段时间,他每天早上五点去公园练形体,膝盖疼得贴满膏药,也没落下一次排练。

他们还都爱“管闲事”。许承先在话剧团教学生,看到年轻人台词含含糊糊,当场就打断:“话剧是‘听’的艺术,你吐字不清,观众怎么懂角色的心思?回去把台词念一百遍,念清楚了再来。”许榕真在剧组拍戏,碰到有演员不背台词、只念“12345”,也会忍不住提醒:“咱们演戏是给观众看的,你糊弄台词,就是糊弄观众,也糊弄自己。”

配角也能发光:好演员,从不怕“戏份少”

有人问许榕真:“演了30年配角,就没觉得委屈吗?”她笑着说:“委屈啥?你看我演的每个妈妈,都有人记着——上次在菜场买菜,摊主阿姨跟我说‘你演的妈妈太像我了’,这话比当主角还开心。”

确实,她的角色从不是“背景板”。《安家》里那场“学区房谈判”,她没抢主角的戏,就靠“攥钱包”“搓手”几个小动作,把家长的焦虑演得戳心;《我的前半生》里,她对着女儿发脾气,转身后偷偷抹眼泪的镜头,被网友剪进“最真实的妈妈瞬间”合集。导演们都说:“找许榕真演妈妈,省心——她不用教,自己就能把角色的小细节琢磨透,还不抢戏,跟主角搭得特别顺。”

而许承先更用一辈子证明:好演员,在哪都能发光。他在话剧舞台演了60年,从青年演到老年,哪怕台下只有几十位观众,也会把每个动作、每句台词做到位。有次演《日出》,他发烧到39度,还是撑着演完了整场,谢幕时观众掌声雷动,他站在台上说:“谢谢大家,没让你们失望。”

现在的许榕真,还是一部接一部地演“妈妈”,每次都能演出新花样;许承先虽然年纪大了,还是会去话剧团给年轻演员讲戏。父女俩没什么名气,却靠一个个扎实的角色,成了观众心里“放心的演员”——就像许榕真说的:“我爸教我,演戏不用求多红,只求演的每个角色,都能让观众说一句‘像那么回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剧里见过许榕真?有没有哪一个“妈妈”角色,让你想起自己的家人?或者你还知道哪些像她这样“靠演技圈粉”的熟脸演员?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给这些不抢戏的实力派点个赞!

场馆介绍
小柯剧场是一个全新形式的剧场,小柯音乐剧等你爱我,小柯音乐剧稳稳的幸福,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改变以往观演关系的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小柯形式剧,让观众成为演员,也让演员成为观众,每位观众都会融入到戏剧的表演过...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401、909、402、405路等公交
小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