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无界,消费焕新!东城区剧场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更新时间:2025-04-02 14:43 浏览量:4
戏“聚”东城,剧影同辉。4月2日,东城区剧场群建设新闻通气会在北京喜剧院FUN空间召开。当城市聚光灯对焦东城,这片文化沃土再次传递出戏剧与城市共生的“东城思考”,构建起“建筑即舞台、街道即展演、城市即剧场”的城艺共生新范式。传承着千年文脉的积淀,洋溢着戏剧风华的生机,东城区将化城市为舞台,演绎出“全城有戏”的精彩篇章。
在新闻通气会上,东城区正式发布《东城区加快推进区域剧场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介绍了2025“大戏东望·剧影同行”东城区戏剧影像展映季安排,介绍了2025年度全区五大重点戏剧活动。这份承载着文化创新使命的“东城方案”,不仅勾勒出“全城有戏”的城市图景,更将为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戏景交融
擘画戏剧城市新图景
当今,在国际城市竞逐“软实力”的背景下,戏剧已突破传统演艺范畴,成为重塑城市文化基因的核心动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东城区戏剧文化资源富集,拥有40家专业剧场、50家演出团体及占全国10%的戏剧市场份额。
《三年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统筹王府井、前门、隆福寺等城市空间,涵养、培育和延伸戏剧演出消费生态,在未来三年努力建设享誉国际、领先全国的城市艺术片区,成为国内外戏剧展演的重要枢纽,培育消费强劲、业态融合的戏剧产业链条,建设人才汇聚、精品迭出的艺术生产现场。《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剧场群的空间重构、业态融合与人才聚合,将戏剧从单一演出行为升级为驱动城市发展的“超级链接”,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动能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转化。
《三年行动方案》将系统实施“聚场景”“育品牌”“融业态”“汇人才”四项行动、17项举措,建立全域赋能、创作活跃、演出荟集、消费强劲的长效机制。
通过“聚场景”行动着力打造戏景交融的艺术街区,将突出国际定位,联动打造“王府井戏剧谷”,以戏剧基因重塑商业地标;坚持演出场景互嵌、数字生态共享,以“一轴多节点”构建“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荟集戏剧演出、先锋艺术展览、文创市集、社交消费等业态,创新打造“隆福寺戏聚场”。此外,完善空间转化政策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席审批通道,试点“一处一策”,深度拓展“演艺新空间”;联动电影院线、社区中心、文旅地标等节点,打造兼具艺术性、社交性与商业价值的“第二现场”。
通过“育品牌”行动着力打造“全年不落幕”的戏剧名片,建设“大戏东望”线下发布中心,建设东城戏剧数字信息港,做好实时演艺资讯发布;扩容“大戏东望”品牌库,强化国际剧目展演内容;实施戏剧文化浸润工程,推动戏剧文化普及推广;打造戏剧行业年度盛典,创新国际节展联动机制;设计剧场群视觉标识,推出戏剧文创衍生品。
通过“融业态”行动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票根经济”,加强“驻留消费”和“深度体验”,打通演艺、书店、美术馆、剧院、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文化体验消费链;强化演艺智能技术应用,驱动剧场运营升级;激活街区夜经济活力,构建泛剧场消费生态圈。
通过“汇人才”行动助力剧场群建设持续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健全演艺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多层次、互支撑的戏剧选题库;加强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优秀团队发展。
数字破壁
重塑戏剧观演新体验
为呼应“大戏看北京”与东城区剧场群建设,东城区将重磅推出2025“大戏东望·剧影同行”东城区戏剧影像展映季活动。本次展演季活动是“大戏东望”的大胆创新,旨在利用高清影像技术拓展戏剧观演边界,增强戏剧艺术的普惠性与当代性,构建全域联动的文化惠民新场景,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活力。活动将于4月持续至8月,通过“剧场+影院+社区”的三维联动,在东城区的金宝影城、东环影城、曹禺剧场、东城区文化馆风尚剧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等场所接续展映。
本次精选十余部国内外经典剧目影像,涵盖舞剧、话剧、音乐剧、戏曲等多元艺术形式。既有现象级舞剧《只此青绿》、越剧《新龙门客栈》等一票难求的爆款作品,也包括国家话剧院《抗战中的文艺》等主旋律精品力作。
同时,特别设置中外艺术交流板块,包括林奕华导演的《聊斋》《梁祝的继承者们》,以及歌剧《茶花女》、舞剧《天鹅湖》等国际佳作,展现国内外艺术文化交流魅力。从专业剧场到社区文化中心,从金宝影城到胡同院落,数字技术正在打破戏剧的时空界限,本次展映季突破传统观演边界,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戏剧普惠性,推出20元惠民票、千余席公益场次等文化惠民举措,为市民提供跨越时空的艺术体验。
全城有戏
扮靓城市艺术新生活
2025年,东城区将以五大戏剧活动为平台,打造“四季有戏、处处可戏”的城市文化场景。隆福寺将首次举办“隆福户外戏剧汇”,以“戏剧新表达、生活新体验”为主题,汇聚众多戏剧表演和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戏剧的魅力。同时,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将在7月至8月举行,带来国内外优秀儿童戏剧展演等丰富活动汇集东城,并在多地设立分会场。9月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将上演多部国内外原创剧目,为青年戏剧人提供展示平台。10月至11月的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将邀请国内外知名戏剧院团演出,让观众欣赏到世界一流的戏剧作品。此外,10月至12月的全国话剧展演季将引入市场化运作,扩容剧目类型,打造一场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链接国际的戏剧盛会。
从王府井的商业地标到前门街区的百年会馆,从隆福寺的潮流艺术区到胡同里的演艺新空间,东城区正在上演一场关于戏剧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生动叙事。当科技赋能让经典剧目焕发新生,当空间重塑让戏剧走出传统舞台,当品牌活动成为城市文化金名片,戏剧将不再是封闭的艺术场域,而是激活城市的文化引擎。未来三年,随着剧场群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多种精品活动的“好戏连台”,随着文艺因子与城市肌理的融荣共生,东城将构建多层级剧场集群、激活全域演艺生态、强化国际资源集聚,为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提供可复制、能转化的“东城样本”与“东城经验”,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写下生动东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