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大贪,退休被查,绝不姑息,是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樊兴福
更新时间:2025-03-11 13:44 浏览量:6
文/编辑|芦声笛韵
今日泡茶时刷到一条通报,手一抖差点把刚上新的明前茶洒在键盘上——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樊兴福,退休多年竟被纪委监委“翻旧账”,成了反腐剧场的“返场嘉宾”。这位曾经的“教育界老前辈”,退休后本应含饴弄孙、练练书法,如今却成了纪律审查的“VIP客户”。小编今天就来聊聊,这位“小官大贪”是如何把退休生活过成“铁窗风云”前传的。
樊兴福的公开履历虽未被详细披露,但从通报中可窥一二:担任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多年,深耕教育系统,退休前头顶“桃李满天下”的光环,退休后却因“严重违纪违法”被钉上耻辱柱。
按常理,教师进修学校并非“肥差衙门”,但樊校长硬是凭实力演绎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官不在大,有权则灵”。有猜测,他的“业务范围”可能覆盖教材采购、职称评定、基建项目等教育系统“传统高风险区”。
比如,隔壁曲靖市同日通报的罗平县教体局财务科长米良宝主动投案,便暴露了教育资金监管的漏洞,樊校长若在类似领域“深耕细作”,捞个盆满钵满也不足为奇。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樊校长怕是早把这话当耳旁风,把学校当私产,把公权当提款机。退休?不过是换个姿势继续“躺赚”。可惜啊,纪委监委的“延迟追责套餐”专治各种不服,退休不是“护身符”,养老金更不是“赎罪券”。
通报虽简短,却暗藏玄机:“严重违纪违法”六个字,堪称反腐通报的“六字真言”。结合近年案例,“违纪”可能涉及公款吃喝、违规用人;“违法”大概率指向受贿、贪污甚至权色交易。例如,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就曾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降级退休,后又被曝桃色丑闻,可见教育系统的“塌方”往往伴随多重病灶。
樊校长被查,恰似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退休即安全”的侥幸心理上。明代于谦有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樊校长若早读懂这诗,何至于晚节不保?
樊兴福的案例,堪称“小官大贪”的经典教材。别看职位不高,但在地方教育系统这一亩三分地,校长往往是“土皇帝”——教材供应商得拜码头,教师晋升得递“诚意”,工程队想中标得先学会“识相”。
北宋包拯曾怒斥:“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樊校长若生在宋代,怕是早被虎头铡招呼了。而今,他的“事迹”倒成了反腐教育的活教材:权力再小,缺乏监督也能养出巨蠹;职位再低,欲望失控照样祸国殃民。
更讽刺的是,樊校长所在的教师进修学校,本应是培育师德师风的“摇篮”,结果自己先成了“反面典型”。这波操作,堪比足球教练亲自示范“如何踢假球”——学生学没学会不好说,校长倒是把“贪腐技法”练到了满级。
樊兴福落马,印证了中央“倒查二十年”的决心。朱元璋当年整治贪官,规定“赃满六十两以上者枭首”,如今虽不砍头,但“退休被查”的威慑力丝毫不减。从云南原教育厅长罗崇敏到樊校长,退休官员接连“翻车”,说明反腐早已打破“退休即平安”的潜规则,真正实现了“终身追责”。
有人调侃:“以前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现在是‘伸过手,退休照样捉’。”此言不虚!纪委监委的“回马枪”越练越熟,别说退休,就算逃到天涯海角,大数据一筛,关系网一捋,照样让你“见光死”。
樊校长的故事告一段落,但留给公众的思考远未结束:一名基层教育管理者,如何能步步踩雷而长期未被发现?教育系统的监督机制是否形同虚设?更重要的是,当“樊兴福们”前仆后继地倒下,我们该如何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小编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网友在评论区分享高见——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正能量段子手”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