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升级亮相中国科技馆
更新时间:2025-09-25 07:44 浏览量:1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中国煤矿文工团联合打造的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于9月16日至25日在中国科技馆206新空间上演。该剧以戏剧艺术赋能科技场馆,将科技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感染力融合,使抽象的科学精神转化为具象的舞台语言,不仅为全国科普月打造了标杆性活动,更探索出“科技+艺术”科普传播的新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中国煤矿文工团此次合作,共同探讨科技与艺术紧密结合、跨界融合。该剧以浩瀚宇宙为幕,开篇便紧扣“天关客星”与“蟹状星云”的神秘联系 —— 从北宋1054年对“天关客星”的精准观测,到当代高能天文学对“蟹状星云”的深入研究,一条纵贯千年的科学线索就此展开。剧中,以苏颂为代表的北宋科学家与当代“拉索”(LHAASO)科研团队实现跨时空联动:一侧是苏颂汇聚各方人才、攻坚克难铸就水运仪象台的历史场景,另一侧是现代科技工作者披肝沥胆、建成世界最大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科学壮举,古今两大科学场景遥相呼应,生动勾勒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当代科技的传承突破,更将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万众一心的精神风貌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演出在激昂的音乐中谢幕,观众席响起的热烈掌声,既是对演员精彩演绎的认可,更是对古今科学家探索精神的由衷敬意。剧中反复提出的“热爱,真的能发光吗?”,也在每个观众心中有了具象答案——那份跨越千年、对未知不懈追求的热爱,正是照亮科技发展之路的“文明烛火”。
该剧集结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深度挖掘科学家故事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高效划分有限空间形成多场域,服务于古今故事穿插;积极引入虚拟现实、沉浸式环境交互、全息投影等技术,提升沉浸感和科技感;以雄浑大气的音乐营造大宋审美和雪域氛围。
记者:王润